早產嬰兒未完成發育就出世,伴隨呼吸、腦部等不健全後遺症機會增。現年三歲趙諾呈,因先天心漏加上早產,致心臟、呼吸及消化系統受影響,肌肉張力亦較弱,學走路比足月BB難。幸及早介入,接受物理治療等訓練後有改善,可入讀主流幼稚園。協康會高級物理治療師蘇健勤說,六歲前是訓練「黃金時間」。
「照顧難度比我預期高很多,其他BB自然學懂轉身,我仍在訓練她(諾呈)。」據中文大學一四年的研究指出,近年本港早產普遍度維持百分之六點五,即每年約四千名BB未滿三十七周出生。諾呈是其中一名早產BB,媽媽趙太憶述,產前檢查已經知道諾呈有心漏問題,加上卅三周出生,體重僅約一點五公斤。諾呈躺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氧氣箱時,輔助呼吸儀器幾乎掩蓋她的小臉蛋。
留醫一百天後,諾呈要轉院,先後接受手術修補心臟、開氣管造口、胃造口,協助呼吸和進食。趙太屈指一算,諾呈出生至今已施七次手術。幸及早評估發現體能及平衡力有待改善,去年入讀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,經物理治療師及護士團隊悉心訓練,諾呈今年九月可離開中心,入讀主流幼稚園,並正輪候早期教育及訓練。
協康會物理治療師麥艷玲說,諾呈的肌肉張力不足,例如坐在地上雙腿呈「W」形坐姿。早產嬰若臀部肌力不足易跌倒,平衡力亦欠佳。
體能發展遲緩,可能令自信心較弱,難以參與同齡幼兒集體遊戲。高級物理治療師蘇健勤表示,體能不足是早產BB常見問題,六歲前是小孩腦部發展黃金時間,因此及早介入學習家居訓練,並跟進至六歲,相信更有效改善早產兒的體能發展。
一般的醫院只跟進早產嬰至兩歲,之後由家長選擇輪候入讀早期訓練中心。部分家長覺得子女情況輕微便不再跟進,子女未經訓練即入讀主流學校,將來有機會較難適應。協康會希望加強早產嬰照顧資訊,舉辦「親‧早‧啟動─早產嬰幼兒親子支援計劃」提供資訊網頁www.heephong.org/preterm、家長講座及家居訓練實習課程。
記者戴碧怡